📍搭配講義與準備方法
5️⃣數學
使用教材:
-(線上課程講義)兩本數學重點複習講義
-(線上課程補充)張巍難題 170、張巍數學機經 200(五套 practice set)、OG practice sets
一樣在剩一個月時進入刷題模式,在這時候把 170 難題以一天 10 題的速度完成,搭配大概四~五天寫一套practice set。數學難度多數不算太刁鑽,但個人常常遇到的粗心問題,需要一再提醒自己把題目看完、解題過程確認算出來的變數跟要求的答案是否需要再做換算等等!剩下主要是把一些少見專有名詞、容易忘記的公式或定理抄下來,比如說美國的貨幣制、 inch/mile/km 轉換、正弦餘弦定理等等,同時把寫錯過的概念集中在幾張便條紙上,方便考前幾天直接看著便條紙複習。
6️⃣寫作
使用教材:
-(線上課程講義)Issue/Argument 帶寫
– 朋友製作的 Issue pool
但在大量練習後速度確實會越來越快,幾個月練習下來可以在半小時內寫到剩下一分鐘左右完成並快速檢查一遍。剛開始我先寫了兩~三篇不限時地練習 AWA 交給老師幫忙批改,大致了解自己在架構上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再針對這些建議去修正自己的寫作。比如說,老師有指出哪些地方有離題風險、有時候偏向於陳述事實而非強調自己論點,所以後續寫作時就會隨時問自己:這樣的敘述跟題目的關聯在哪?我是在是描述客觀事實,還是闡述個人觀點?在構思架構時也是大概根據老師的建議,先以 2~3 分鐘 brainstorm 正反觀點、組織觀點到三段內文中。也許一開始會求完美,在規劃時想把論點想得很周詳,但這反而會花太多時間,熟悉後可以漸漸把論點寫到簡短、看得懂就好,開始寫作時往往會冒出更多延伸論點可以直接發展下去。
在前期準備,我會花比較多時間訂正作文架構、上網找範本,同時把想到的例子收集成一份筆記,包括政治、文學、藝術、科學方面的偉人,方便之後臨場發揮。雖然中間有一~兩個月荒廢寫作,但考前一個月左右有固定每天都交替寫一篇 issue/arguement,特地把每天早上 10~11 點空下來專門練寫作,以習慣考試時段的寫作思路。剩下一週左右,則是每天都寫 issue+argument,但在這段密集練寫過程就沒有太仔細訂正,主要是檢查文法問題、通順度。
我自己遇到寫作的問題是覺得一個段落寫得不夠完整,會一直在同個段落潤飾、加長論述,導致寫太長又時間不夠。所以寫一個段落的時候,可以大概抓好需要幾句話的長度即可切入段落總結銜接到下一段。這邊還要特別感謝另一個比我早考完 GRE 的朋友給了我一份 issue 論點 pool,把所有 issue 題庫裡的題目都先 brainstorm 四~五個可能論點,然後將類似的題目以同樣論點套用,在考試時就能比較快想到架構、不會慌亂。總共半年練習下來大概寫了 80+ 篇左右,最大好處是不會害怕寫作!而且考試時幾乎題目都看過,也可以套用之前寫過的架構。
7️⃣模考
使用教材:
-(線上課程講義)mock test
-(線上課程補充)Master GRE test、OG mock test
– My GRE 免費兩份線上 mock test
寫作的時候我是用 30min 倒數計時,但是寫 VQ 時則是用碼表量測寫題花了多少時間。在考前兩~三天比較不刷題,而是都寫模考。在不同份題目分配上,我先把紙本寫完,最後兩份才用線上 mock test 熟悉實際考試的系統。
⭐️總結
其實除了準備考試相關題目,我覺得讓自己隨時沈浸在英文環境會有最大幫助,例如看英文劇、手機介面換成英文、或是讀原文小說等。在背過 GRE 單字後,很明顯可以感覺在讀小說時需要查單字的頻率低很多,對一些繁複的句構也比較能理解。除了檢視自己英文進步以外,讀原文書同時也能回饋到自己的語感、習慣英文的思考模式。也許有其他人和我一樣在準備時給自己很大的壓力,要求要考到什麼樣的標準,巨大壓力反而讓自己很難有動力去好好達成。相對的,在對成績無欲無求的時候(?),純粹以享受英文的態度去看英文閱讀題目的有趣新知、享受邏輯分析的快感更能高效率吸收這些經驗。
⚡️⚡️“Don’t take my advice. Or anyone’s advice. Trust yourself. For good or for bad, happy or unhappy, it’s your life, and what you do with it has always been entirely up to you.” – Nicholas Sparks⚡️⚡️